智慧监管 打造保税仓里的“艺术方舟”
作者:沈阳海关
发布时间:2025-07-03
近日,沈阳K11艺术中心,一场由比利时艺术家丹尼埃尔·斯吕思带来的“此刻即是”艺术个展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平静简约的油画、独具匠心的装置艺术吸引着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打卡。此次艺术展不仅是一场展现艺术家创意与才华视觉盛宴,更将比利时当代艺术与中国观众的距离悄然拉近。 据了解,丹尼埃尔·斯吕思是阿登高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登高原”)的签约艺术家。该公司立足综保区,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画廊和艺术博览机构合作,让国内艺术爱好者不出国门就可以欣赏到国外的文化艺术品。“从艺术品入境到顺利展出,得益于海关的‘智慧’加持。”阿登高原创始人曲良臣说。
从比利时到沈阳,从画架到展墙,沈阳海关创新监管模式,以科技与政策“双轮驱动”,打造了一条安全、高效、开放的艺术品流通生态链。
溯源展品的足迹,记者随后来到位于沈阳综合保税区内的沈阳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超30位艺术家的4000余件作品在这里有序收藏,恒温恒湿的储存条件使每件展品都得以妥善保存,这里还设立了专业的修复室,可以及时对受潮、褪色的画作进行“抢救”。
阿登高原国际艺术品保税仓负责人张筱萱告诉记者,大部分艺术品在进境时都是搭乘中欧班列到达沈阳综合保税区,主要以跨关区保税展示的方式赴外地展览展示。“有了跨关区保税展示的政策,我们的艺术品可以非常便捷地在全国各个城市展示,拓宽了艺术品展览展示的空间,扩大了影响力,同时有助于艺术品增值。”张筱萱说。
据了解,为了保障跨关区保税展示的顺利开展,沈阳海关主动和各展示地海关对接,建立联系配合机制,明确转出地海关和展示地海关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做好各环节监管衔接,在保障跨关区保税展示业务顺利开展的同时努力将监管的风险降到最低。“以往艺术品出区展示的鉴证溯源较慢,如今通过优化监管模式,保税艺术品可高效进入外地商场、美术馆,甚至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项目。”张筱萱告诉记者。
“跨关区保税展示业务为艺术品展示交易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物流路径,使其成为海内外艺术交流与交易的重要链条,但也对我们转出地海关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沈阳海关所属辽中海关监管一科科长李逸寒表示。
一直以来,如何高效、精准地确认参展艺术品在展出期间是否存在调换等情况是海关监管中的难题。在探索与实践中,沈阳海关创新性地通过图像识别系统和高频UHF易损芯片,实现了展品的数字化备案和动态化定位检测——当作品出区展览时,海关人员对全部外展艺术品施加一次性易损高频UHF定位芯片封贴;展品复运入区后,无须开箱,扫描设备只需在集装箱外围进行二次扫描,即可验证艺术品是否“同源”。
“UHF易损芯片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快速存储并识别物品信息,且具有唯一性及不可复制性,这相当于为展出的每一件艺术品上了‘双重保险’,有效保障了艺术品安全。”辽中海关副关长王永刚介绍,“我们还通过引入‘溯源核对+密钥保护’的创新技术,对采集的‘身份’数据配备了分发签名,相当于将每件艺术品的信息数据打碎后分散存储在若干个房间,又给每个房间配备单独的密码锁,通过技术加密防止信息篡改。”近期,沈阳海关还对图像识别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其中加入了AI比对,使用过程中可不断完善识别库,提升识别能力及精度,有效满足木制品、纺织品等不同材质艺术品进出综保区监管的比对需求。
海关智慧监管模式的不断升级让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的路径愈发通畅,不仅打通了中欧城市艺术对话通道,有助于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同时进一步丰富了综合保税区的业务类型。今年以来,沈阳海关完成出区展览展示保税艺术品监管货值约208.18万元人民币,目前共有1751幅保税艺术品在综合保税区内仓储,货值约2677.27万元。
“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让国内外优秀作品在综保区自由流动。”张筱萱表示,公司正计划打造“国内仓+海外仓”的双向体系,一方面将欧洲艺术品引入国内的保税区进行展览,另一方面推动中国艺术家作品赴欧展出。艺术品的交流将增进中欧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下一步,沈阳海关将继续落实‘智关强国’行动要求,充分发挥综保区的政策功能优势,构建艺术品海关智慧监管体系,全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艺术品保税展示业务发展环境,让这一业务成为东北文化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沈阳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副处长徐曼说。
在沈阳综保区,一座“艺术方舟”正以智慧为舵,载着更多优秀作品,驶向全球艺术品贸易的深蓝海域。